欢迎访问电商云魔方!4006-522-990

不懂转型的本质和方式 花再多钱也会失败

2016-10-17阅读量:

马云演讲视频天天看,雷军的互联网四字诀背得也很熟,但你的企业折腾半天却还是转型失败,总感觉差了点感觉,此时应该怎么办?首先我们来分析下转型的几种主要动因:
第一种:不得不转型,是指企业的经营已经受到严重影响,甚至无法正常经营下去,转型是被迫的、不得已的。之前,我去一家县级市的商场考察,4万平方米的商业体内除了餐饮还好一点之外,其他区域门可罗雀,只能靠周末、节日搞活动拉人气,这叫作“不得不转”。
第二种:概念化转型,是指企业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互联网化,硬生生地跟互联网挂钩,实际上什么也没做。
第三种:主动转移,企业在主动思考,能否让自己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占一席之地,实现弯道超车。
比如,很多知名学府都开始做网上课堂、网络教育,它们的线下生源本来就是有保障的、饱满的,这一做法只是希望借互联网手段进一步扩大产能和规模,在互联网时代占据先机和更大的优势。
以上这三种类型中,前两种都算是“假转型”。在315打假日来临之际,Hi叨叨整理了以下几个常见问题,帮你从“假转型”过渡到“真转型”。
 
1 “以我为主”的发展观问题
无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,企业的发展必须“以我为主”,就是对企业的经营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,在此基础上,结合自身的运营情况、资源、优势,决定后续的发展策略。在一个理性的行业,一百家企业可以有一百种活法,每家企业都可以活得很精彩。
现在的问题是,由于互联网时代同步发展起来的忽悠文化,把很多企业主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彻底忽悠“拐”了,本来路走得好好的,现在不会走了,必须互联网,而不去考虑有没有必要互联网、能不能互联网、不互联网会不会活得更好。
德国、日本、瑞士这些发达国家的很多产业并没有互联网化,为什么也活得很好?
因此,对于企业家们,我提出的一个观点是:冷静思考,建立“以我为主”的思维,在深度思考、把握自身发展方向的基础上,再去看互联网能够为你做什么,如何做,而不是被别人推着走、拉着走,从本来正确的道路上渐渐偏离而不自知。
 
2 痛点与需求的辨识问题
既然要进入互联网模式,有一个词我们需要很好地学习,就是“痛点”。
遗憾的是,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,我们企业所开展的互联网项目,有30%左右没有痛点,有60%左右是“伪高潮”,痛点是你自己想的,别人不痛,只是你自己在无病呻吟。
做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必须要反思,你又不能像很多互联网企业那样不停烧钱,所以一定要考虑好,现在做的这个互联网项目,有客户真的需要吗?我要投入多少、投入多长时间才能产生效益?
之前在汹涌的互联网大潮中,我要问一个项目的投入产出,可能很多互联网专家恨不能抽我,现在好了,终于可以说说这句话了:无论什么样的企业,包括互联网企业,不创造利润的投入都是可耻的。
 
3 组织运作模式问题
明确了介入互联网的必要性和目标,也辨识了市场的痛点,剩下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,目前来看,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:一是自营,二是代运营,三是混合。
自营的优点是企业可掌控,与传统业务的对接较为顺畅;代运营的优点是可以结果导向地投入,专业团队的能力和资源好,容易见效果;混合介于两者之间,部分通道自己做,比如直营商城等,而天猫等常见平台则由专业机构代为操盘。
组织运作模式选择的对错,直接决定了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成败。
举例来说,我熟悉的一家山东的家纺企业,在出口方面做得非常出色,国内市场的开发他们选择了以互联网营销模式为主,而且是自己组织团队开展。结果前后历经很长时间,投入资金不下千万元,但成绩乏善可陈。
究其原因,传统的外贸团队对于国内市场的散单模式不适应,把握不了互联网营销的基本特点,抓不到真实需求,对市场反应速度不够快。
对于这家企业来说,显然,在开始阶段借助外部团队完成互联网转型才是明智之举。
目前有同类需求的企业不在少数,推荐跟专业的HiShop合作,为传统企业量身定做线上商城和对应的线下付款机制,帮助传统企业真正做好转型。
 
4 资源投入问题
有人说“互联网业务投入小、见效快、门槛低,个人开个网店都能赚几十万元,何况我们一家大企业!”
但这种观点其实跟当前互联网拓展领域的现实有很大的差异。
首先,对于一个企业来说,向互联网转型的投入不小,门槛也不低。 
面向互联网的转型,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投入:一是引入互联网方面的业务、技术和管理人才,在当前互联网市场火爆的情况下,这个投入不菲;二是互联网业务平台运行所需要的软件、硬件资源,这方面相对可控;三是互联网推广的投入,包括广告推广、人员推广、优惠打折,以及参加网商的各种促销活动,这个方面的投入可以说是无底洞,滴滴、快的的补贴大战大家都见到了,这些企业都坚持不起,更何况传统的、利润微薄的企业。
互联网业务天然具有高投入、高关注、高回报的特点,而高投入之后的回报是否能够抵补巨额投入,其实很难说,从这个意义上看,转型互联网的回报并不快。
俗话说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对于一家企业来说,要向互联网转型,就要对自身能投入的资源有个详细的盘点,要看清上述形势,不能急于求成,也不可能速成,要做好在互联网上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 
5 思维模式转变问题
企业向互联网模式转型,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手段的升级问题,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,它要求企业家既要洞察互联网业务的特点,又要深入分析传统业务的运行机制,在两者之间设计结合点、赢利点、切入点,任何一个方面的偏废都会导致失败。
互联网业务的特点,用雷军的一句话总结,叫作“专注、口碑、极致、快”,而传统业务的思维则更倾向于多产品、多业务、稳健发展、平衡发展、指哪儿打哪儿,决策速度不要求快,但要求信息充分,决策之后的执行,都是以年作为评价时间单位。
而互联网业务则完全不同,决策要求迅速(这就决定了信息不可能充分),业务运作会根据市场即时调整,看准了的产品和市场要不惜代价地全力压上,把单品做到极致。
互联网界有句话,互联网企业的3个月等于传统企业的一整年。
 
企业决策层的思维如果不能尽快切换到互联网思维上来,还是用思考传统业务的方式研究、部署互联网业务,那么不管你在转型上花费多大的经历,投入多少经济成、人力成本,这个转型仍旧会失败,企业业务的真实来源仍旧不会发生任何改变。因此,慎重的思考、严谨的规划、理性的投入、有序的推动非常重要。
 

4006-522-990
咨询热线

2169452651

电商云魔方公众号

商家交流群

 
全国咨询热线
4006-522-990

扫码咨询